数据报告

内、外资直销企业专利数量大PK

03-24 14:54数据报告
发布人: 颜值君    来源:知识经济

内外资专利数量分别为2561件和1152件,比例约为2:1。可见在国内各类专利的申请上,内资企业要远远强于外资企业,这也反映出大多数外资企业的主要研发力量并不在国内。

其中专利数TOP10内资企业数据如下:

TOP10内资企业的专利总数为1799件,占57家内资企业总数量的70.25%。TOP10外资企业的专利总数为1115件,占32家外资企业总数量的96.79%。可以看出,头部企业的研发实力更强。

从数据看,直销行业对专利的申请大体上是逐年上升的趋势,2020年专利数量达到高峰,数量为528件。

我们对89家直销企业的专利数据进行了详细的统计。要特别说明的是,由于外资企业的专利申请大多发生在国外,而我们对国外专利数据缺乏有效的查询办法,因此外资企业的海外专利并没有统计在此次的专利数据里,这就造成部分外资企业的专利数量为0,但这并不代表这类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利。另外,我们也只针对企业本身的专利进行统计,企业的母公司或者子公司的专利数据并没有统计在其中。所以我们统计的专利数据,可能与企业对外宣传的专利数据有一定出入。

数据搜集时间截止于2022年12月31日。

文章链接:内、外资直销企业专利数量大PK

∨ Open
∧ Close
关键词: 直销企业专利

中国直销企业发明、实用、外观专利TOP10

03-23 14:23数据报告
发布人: 颜值君    来源:知识经济

89家直销企业里,有59家获牌企业拥有发明专利,有30家企业的发明专利为0。

发明专利TOP10企业里,有7家内资、3家外资,其中4家(无限极、新时代、完美、炎帝)以直销为主营业务。无限极以176件发明专利再次排名第一。专利总数排名第24位的炎帝公司,则以33件发明专利跻身前十名。

89家直销企业里,有48家企业拥有实用专利,41家企业的实用专利为0。

与发明专利TOP10企业类似,实用专利TOP10企业名单中,有7家内资、3家外资。但以直销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达到了8家。在实用专利的排名中,前三名数量远远领先其他上榜企业。东阿阿胶以194件实用专利排名第一,无限极以186件实用专利屈居第二,康婷以180件实用专利位居第三。

89家直销企业里,59家企业拥有外观专利,30家企业的外观专利数量为0。

入榜外观专利TOP10的企业中,有7家内资、3家外资。以岭药业以268件有效外观专利排名第一,无限极以数量222件排名第二,完美公司位列第三,外观专利数量为133件。

我们对89家直销企业的专利数据进行了详细的统计。要特别说明的是,由于外资企业的专利申请大多发生在国外,而我们对国外专利数据缺乏有效的查询办法,因此外资企业的海外专利并没有统计在此次的专利数据里,这就造成部分外资企业的专利数量为0,但这并不代表这类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利。另外,我们也只针对企业本身的专利进行统计,企业的母公司或者子公司的专利数据并没有统计在其中。所以我们统计的专利数据,可能与企业对外宣传的专利数据有一定出入。

数据搜集时间截止于2022年12月31日。

文章链接:中国直销企业发明、实用、外观专利TOP10

∨ Open
∧ Close
关键词: 直销企业专利

中国直销企业专利TOP10

03-21 14:20数据报告
发布人: 颜值君    来源:知识经济

专利是最能反映一个国家、一个地区、一个行业、一家企业真正科技研发能力的指标之一。为增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,建设创新型国家,我国已经把知识产权的创造、运用、保护和管理,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。

专利分为三大类:发明专利、实用专利和外观专利。其中发明专利的含金量最高。

我们对89家直销企业的专利数据进行了详细的统计。要特别说明的是,由于外资企业的专利申请大多发生在国外,而我们对国外专利数据缺乏有效的查询办法,因此外资企业的海外专利并没有统计在此次的专利数据里,这就造成部分外资企业的专利数量为0,但这并不代表这类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利。另外,我们也只针对企业本身的专利进行统计,企业的母公司或者子公司的专利数据并没有统计在其中。所以我们统计的专利数据,可能与企业对外宣传的专利数据有一定出入。

在三大专利类别中,发明专利的申请是最为复杂、审核最严、最为耗时的。实用新型专利、外观设计专利的审查时长为6~8个月,而申请发明专利,即使顺利,也需要2~3年。我们注意到,行业的“发明专利”占比达到了30.51%,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骄傲的成绩。

在89家企业中,有20家企业的专利数量为0,其中大多是外资企业,主要是因为外资企业的专利申请大多在国外而没有被我们统计在内。

根据统计到的有效专利结果,《知识经济》列出了有效专利数量最多的TOP10及TOP11~20企业。其中以直销业务为主的企业有6家,分别是无限极、康婷、完美、中脉、苏州绿叶、新时代;以传统大健康和医药为主的企业有4家,分别是东阿阿胶、以岭药业、康美药业、同仁堂。

无限极公司的有效专利数量排名第一,达到了惊人的584件。作为行业中的翘楚企业之一,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应该也是无限极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。

紧随其后的东阿阿胶、以岭药业、康美药业,其实主营业务都在传统大健康领域或者医药领域。相比较而言,在民众中很有口碑与影响力的老牌保健品企业同仁堂,专利数量略显落后。

虽然同处TOP10名单,但这10家企业的专利数量相差巨大。第一名与第十名,数量相差503个,后者只有前者的14%左右。

市场业绩第一的安利公司之所以没有上榜,首先是安利公司在国内并没有专利申请,其次是这家美资直销企业的海外专利数据,暂时没有办法进行有效查询。

在TOP11~20企业中,行业中异常低调的湖南吉美生物公司,以有效专利总数68件排名第11位。紧随其后的分别是金诃藏药、好当家、安然、双迪、春芝堂、和治友德、金木、绿之韵和金科伟业。TOP11~20企业的专利数量差别不大,这一区间的企业的科研实力比较接近。

文章链接:中国直销企业专利TOP10

∨ Open
∧ Close
关键词: 直销企业专利

海关总署:2022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达2.11万亿元人民币

03-21 14:17数据报告
发布人: 颜值君    来源:网信视点

3月20日上午,国新办举行“权威部门话开局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,海关总署副署长孙玉宁介绍了跨境电商监管有关情况。

会上,孙玉宁表示,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动能,有别于传统的贸易方式和贸易特点,它呈现出碎片化、海量化、信息化的特点。

跨境电商作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新业态,呈现出蓬勃发展生机。从2018年进出口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2年的2.11万亿元人民币。目前,全国已经设立了16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,覆盖31个省市区;截至2月底,在海关备案的跨境电商海外仓企业已经达到1713家。

下一阶段,海关将继续坚持“创新、包容、审慎、协同”的监管理念,坚持在发展中规范、在规范中发展,主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。


主要内容

一、强监管上“下功夫”

1.运用智能化的验核手段,通过对报关单证的真实性验核,防范跨境电商走私行为;

2.加强与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的协作,把风险防范关口前移,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海关监管风险;

3.广泛开展商品条码应用,加强对商品溯源管理,让消费者安心放心;

4.持续关注境外食品安全问题,及时发布预警信息。

二、优服务上“出实招”

1.支持跨境电商企业电子缴税,便利企业线上办理;

2.推广出口拼箱货物“先查验后装用”,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,降低企业成本;

3.强化数据分析服务,为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预期引导;

4.优化海外仓申报流程,服务企业进一步扩大出口;

5.持续完善进出口退货措施,解决企业和消费者的“后顾之忧”。


文章链接:海关总署:2022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达2.11万亿元人民币

∨ Open
∧ Close

哪些直销企业是科技型企业?

03-17 15:23数据报告
发布人: 颜值君    来源:知识经济

获牌企业技术企业资质统计数据

产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,所以企业的科技能力,与产品的研发能力息息相关。我们对89家获牌企业公开的企业背景与科技研发信息进行了一个粗略的统计,把获得以下12种资质的企业都归于科技型企业。这12种技术企业资质中,除“民营科技企业”外,获牌企业总共获得了其中11种。

大数据时代,数据的搜集、汇总、分析与应用,是最有价值的数字资源、资产与核心竞争力。用枯燥的数据来反映行业真实的发展现状,是我们一直想尝试的事情。《知识经济》将以数据视角,结合人文观察,推出更多数据报告,反映业界最真实的生态,敬请关注。点击加粗文字回顾。

文章链接:哪些直销企业是科技型企业?

∨ Open
∧ Close
关键词: 直销科技企业

欧瑞莲财报:2022年业绩下滑9%

03-17 15:06数据报告
发布人: 颜值君    来源:DSN
日前,欧瑞莲披露了2022四季度财报,拉丁美洲、欧洲、土耳其和非洲在第四季度和全年都出现了业绩的下滑,欧洲区四季度业绩下降了5%。欧瑞莲第四季度全球业绩总计2.819亿美元,2022全年完成销售9.869亿美元,下降了9%。

文章链接:欧瑞莲财报:2022年业绩下滑9%

∨ Open
∧ Close
关键词: 欧瑞莲

市监总局:直播带货投诉同比增长1.15倍

03-16 14:34数据报告
发布人: 颜值君    来源:执法稽查局

2022年,全国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全国12315平台、电话、传真、窗口等渠道共受理消费者投诉、举报和咨询2940.77万件,同比增长23.5%。其中,投诉1310.38万件,举报472.23万件,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5.19亿元,有力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。主要呈现十大特点:

1消费投诉加速集聚恢复和扩大消费需平衡发展

从近三年趋势看,因平台经济的跨区域扩张、人口资本的跨区域流动、市场要素的跨区域配置,广东、浙江、上海、北京4个省市的消费正在加速集聚。消费投诉数量与消费活跃水平呈正相关关系,四省市消费投诉数量在全国的占比从2020年的31.8%增长到2022年的45.16%。消费投诉的加速集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供给侧发展的不平衡,需要进一步恢复和扩大中西部地区消费,推动更高质量、更加平衡的发展。

2挽回损失超百亿提振信心释放活力

三年来,面对疫情冲击、经济下行压力和国际形势影响,改善消费环境、稳消费促消费,成为稳定经济大盘和维护民生福祉的重要支撑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处置投诉举报咨询7452.29万件,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44.72亿元,有力捍卫了消费者合法权益,保护消费能力和经济内生动力。针对群众关切的商品服务加大维权力度,例如,纤维制品、医疗器械、制作保养和修理服务的调解成功率均较上一年度明显提升,分别增长15.51、13.15、12.26个百分点。

通过持续开展“五级循环联动”效能评价,全国12315平台处置效能大幅提升。投诉举报按时处理率高达98.99%,提高12.55个百分点;群众满意度最高达4.74分(满分5分)。目前,平台累计注册用户1601.08万人,年均增长300万人,已成为深受老百姓信赖的消费维权平台。

3响应迅速、处置有力涉疫物资投诉举报回落

“二十条”和“新十条”出台后,疫情防疫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,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需求激增、供应不畅,价格异常波动、产品质量问题频现,相关投诉举报咨询量一度呈井喷式增长。2022年11月10日至2022年底,全国12315平台接收相关投诉举报24.11万件,同比增长3.88倍,环比增长2.95倍,最高峰值达到19.5倍。其中,投诉14.18万件,举报9.93万件,挽回经济损失498.17万元。

市场监管部门快速响应,第一时间开展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,及时核查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投诉举报,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,累计立案1.29万件。截至2月10日,涉疫相关价格举报、不正当竞争和广告举报、网络交易监管举报、产品质量举报、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环节举报已较诉求爆发期日均大幅下降99.14%、87.87%、73.89%、88.35%、87.79%,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诉求回归日常,市场秩序趋于稳定。

4经济下行压力加重不发货不退款等问题突出

2022年,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受理消费者投诉1310.38万件,同比增长43.84%,增速较2021年有所放大。从投诉问题看,质量298.70万件、售后服务248.96万件、合同115.91万件、食品安全109.06万件,合计占投诉的58.96%。其中,售后服务问题增长最快,群众反映最强烈,同比增长57.67%。

售后服务状况与经营者信心与预期直接相关。受疫情影响,售后服务问题有所凸显,消费者诉求主要集中在不退款、不发货、不履行“三包”承诺、不落实七天无理由退货义务、送货不及时等方面。从商品类别看,主要集中在手机、鞋、外衣、家具、汽车合计占比25.61%;印刷品、乳制品、电脑外接设备、空调、箱包分别同比增长154%、120%、98%、98%、90%。

5商品类投诉占比增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存短板

2022年,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商品投诉862.32万件,占投诉的65.81%,较上年提高4.37个百分点;服务投诉448.06万件,占投诉的34.19%。商品类投诉占比提升,反映了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下产品质量问题凸显,其中投诉量靠前的是:普通食品、服装鞋帽、家居用品、家用电器、交通工具、通讯产品,占比58.43%。服务投诉量靠前的是:餐饮住宿、销售、互联网服务、文化娱乐体育、美容美发洗浴,占比46.37%。

值得关注的是,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高,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。2022年,平台接收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1.6万件,同比增长62.84%。其中,合同问题、质量问题、虚假宣传问题增速较快,分别同比增长126.33%、77.35%、75.65%。消费者诉求聚焦在:售后服务不完善,不履行“三包”承诺;行驶中突然熄火、漏油、发动机异响、刹车转向失灵、电池模块损坏;发布虚假信息,诱导消费者签订不公平格式条款,减轻车企责任。

6新消费热点不断涌现伴随引发的消费纠纷走高

近年来,“新消费”正成为经济发展的“加速器”,在满足消费多样化需求的同时,一些侵权新情形与维权新难题也逐渐暴露,反映了消费维权的新痛点。

2022年,数字藏品(NFT)等新模式问题抬头,监管难度加大,相关诉求5.97万件(上一年仅198件),主要集中在不发货、不退款、恶意哄抬价格、收取高额手续费、随意封禁消费者账号等。“盲盒”热潮下,消费者诉求高达4.14万件,同比增长61.72%。IP跨界联名产品掀起抢购狂潮,相关诉求3.81万件,同比增长66.96%,某些商家借机抬高价格,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、假冒伪劣、发货拖延、售后服务缺失等问题突出。露营等户外运动火热背后,防晒用品、防蚊驱虫用品诉求分别同比增长99.12%、149.62%。冰雪运动受到欢迎,但相关诉求高达8677件,同比增长60.51%,滑雪服、滑雪板等质量问题突出,滑雪场门票、押金、安全问题亟需关注。

7网络消费持续升级消费者满意度仍需提高

随着我国电子商务持续发展,疫情催化线上消费习惯,网购领域稳居全国消费者诉求的“半壁江山”。2022年,网购诉求同比增速56.38%,主要有三个特点:

“云消费”业态迅速扩容,投诉增长较快

直播带货、跨境电商、生鲜电商、在线拼团、在线文娱、私厨定制等各种“云消费”模式涌现,成为去年消费疲软下增长亮点,但相关诉求也在攀升。直播带货诉求22.09万件,同比增长1.15倍,较2020年增长5.01倍,“三无”产品、以次充好、虚假宣传等问题不断。跨境电商诉求33.45万件,同比增长42.63%,较2020年增长1.47倍,售后服务消极、不履行保修承诺、海外产品仿冒问题突出。

新型价格欺诈花样多,监管执法面临新挑战

平台经济的大数据算法等技术提高了交易效率,也容易诱发新型价格欺诈行为。网购价格诉求10.67万件,同比增长99.03%,主要包括大数据杀熟、实时变化交易条件、“标低高结”、隐瞒优惠门槛条件、非会员优惠大于会员等问题,对平台经济领域的价格监管执法带来了更高挑战。

视频会员服务套路多,消费体验亟待提升

当前,收费会员已成为视频网站“标配”,但会员服务缺乏“标配”,相关诉求8534件,同比增长103.82%。消费者反映问题主要集中在:超前点播不合理,涉嫌重复收费;“免广告”不兑现,视频插播广告;自动续费的提示不明显,取消途径难以查询,消费者容易误买。还有的依靠调整费用、更改权益等文字游戏来补亏,降低用户信任。

8“ODR”持续扩容纠纷多元化解稳步提效

市场监管部门大力推进在线消费纠纷解决(ODR)机制建设,和解成功率、消费者满意度等稳中有进。各地已发展11.4万家ODR企业入驻全国12315平台,直接与消费者在线协商纠纷309.48万件。与传统的行政调解方式相比,平均处理时长7.69天,大幅压缩了14.2天;和解成功率提高了11.25个百分点;覆盖97%的地市,较上一年增长了2.36%,充分释放ODR的制度创新优势。总的来看,ODR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,市场主体自愿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,对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和社会共治作出了有益探索。

9“晒出”消费投诉信息有效强化源头治理

总局持续推进消费投诉信息公示,制定公示制度,建设公示系统,并于2022年11月起在吉林、广东、四川、新疆部分城市开展试点。现已公示14114家企业投诉信息20817条,有效强化社会监督和信用约束,提升消费环境透明度、经营者诚信度、消费者满意度。公示后,试点地区的投诉调解成功率较公示前提高8.39个百分点,较上一年同期提高5.97个百分点;平均投诉办结时长11.77天,较上一年同期提速2.17天;消费者评价4.8分(满分5分),较公示前提高0.1分。

10举报成发现违法线索重要渠道消费者社会监督作用持续显现

消费者积极发挥社会监督作用,2022年全年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各类违法线索472.23万件,同比增长40.34%,其中举报广告违法行为202.73万件、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72.31万件、食品安全违法行为34.18万件。从增幅看,不正当竞争行为、商标违法行为、网络交易违法行为举报同比上升均超过60%。

市场监管部门坚持民生导向,强化对投诉举报问题的分析研判,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。针对广告违法、虚假宣传等举报立案28.11万件;针对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举报立案6.3万件,主要涉及销售不符合安全要求产品、假冒伪劣、欺诈消费者等;针对食品安全违法举报立案4.87万件。

文章链接:市监总局:直播带货投诉同比增长1.15倍

∨ Open
∧ Close
关键词: 直播带货

获牌直销企业分属在那些领域?

03-16 14:34数据报告
发布人: 颜值君    来源:知识经济

信息时代,大数据的出现,改变着新闻的触角。

数据是什么?真实的数据是真实世界某一方面、某一角度的真实反映。

中国直销行业的科研能力如何,一直是比较有争议的话题。褒扬者有之,贬低者也有之。但很少有人拿出雄辩、有利的证据来证明之,更多是主观感性的情绪宣泄。

《知识经济》对89家获牌直销企业的科研数据进行了简单的收集、整理与分析,向读者展示最真实的行业科研能力。

本文中涉及的数据,收集时间均截止于2022年12月31日。


89家获牌直销企业行业数据统计


89家获牌直销企业分属14个行业,每个行业的企业数量如下:

文章链接:获牌直销企业分属在那些领域?

∨ Open
∧ Close
关键词: 获牌直销企业

2022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.17万亿元

03-02 15:38数据报告
发布人: 颜值君    来源:新华社

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(记者白瀛、王思北)近日发布的《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(2022年)》称,近年来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,截至2022年底,5G网络覆盖所有县城城区,实现“村村通宽带”“县县通5G”;乡村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,农村电商继续保持乡村数字经济“领头羊”地位,2022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.17万亿元。

报告由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、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指导,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牵头编制,全面总结了2021年以来数字乡村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,涵盖乡村数字基础设施、智慧农业、乡村新业态新模式、乡村数字化治理、乡村网络文化、乡村数字惠民服务、智慧绿色乡村、数字乡村发展环境等8个方面内容,并试行评价各地区数字乡村发展水平,为数字乡村建设推动者、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。

报告称,从2022年试行开展的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结果看,智慧农业建设快速起步,农业生产信息化率提升至25.4%;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持续提升,全国六类涉农政务服务事项综合在线办事率达68.2%;数字惠民服务扎实推进,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服务的村级综合服务站点增至48.3万个,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6%。

文章链接:2022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.17万亿元

∨ Open
∧ Close
关键词: 网络零售

安利财报:2022年销售额达81亿美元 增长1%

03-02 10:48数据报告
发布人: 颜值君    来源:安利
据2月27日安利公司公布的财报显示,2022年,安利全年财务报告显示销售额为81亿美元,按固定汇率计算,安利的直销业务增长了1%,主要市场包括中国大陆、香港、韩国、马来西亚、台湾和越南。这也是安利连续第三年实现增长。安利首席执行官米林德潘特表示,2023年安利将在美国本土完成3500万美元的营养生产投资,并继续建设安利的ADA全球总部。

文章链接:安利财报:2022年销售额达81亿美元 增长1%

∨ Open
∧ Close
关键词: 安利
世直研订阅
30元/月 300元/年 500元/2年 1000元/5年
2000元/终身会员(加赠3个号码1年订阅)
更多世直研热门
获牌直销企业分属在那些领域?

获牌直销企业分属在那些领域?

《知识经济》对89家获牌直销企业的科研数据进行了简单的收集、整理与分析,向读者展示最真实的行业科研能...[详细]
透析“头顶”经济:“秃如其来”的问题与商机

透析“头顶”经济:“秃如其来”的问题与商机

继“容貌焦虑”之后,“发际线焦虑”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又一大困扰。[详细]
如新 深耕中国20年

如新 深耕中国20年

2023年2月19日,如新中国20周年首个品牌活动在如新大中华创新总部园区盛大举行。[详细]
观点 | 陈震:系统是成功的秘密

观点 | 陈震:系统是成功的秘密

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指的是在正确理念指导下,形成统一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,且在长期实践中证明这个模...[详细]
 洞察国民健康生活方式

洞察国民健康生活方式

2022年12月22日,《国民健康生活方式洞察及干预研究报告》(下称“报告”)在京发布。该报告由中国...[详细]

世直研 扫描关注